近年来,池州市石台县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一轴五治”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推动资源要素下沉为民服务为重点,以解决社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逐步构建起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资料图片)
推动治理架构多元共治
推动“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建立一贯到底、治理高效的架构体系。
建立四级网格。县委牵头、县领导班子联系社区、乡镇领导班子联系小区,84个驻区单位全部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格。
完善服务机制。完善每个小区1项工作制度、1名红色管家、1个议事平台和N支志愿服务队伍,共选聘20名红色管家,组建75支志愿服务队共1864人,打造“红印山乡”志愿服务品牌,补齐专职网格员力量不足短板。
实行全员下沉。立足平急融合形势需要,统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机关干部、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力量,实行“全员参与、编组人队、设岗定责”,形成平战融合的网格工作体系。
完善治理方式协商共治
完善网格议事、协商议事和现场办公的沟通平台,让社区里的大事难事在平等协商、相互监督中高效解决。
“五单一公开”闭环处置。推行居民提单,专职网格员接单,小区党支部议单、社区党委派单、驻区单位定单、结果公开的“五单一公开”协商议事法。今年以来,累计协商处理问题500余单,形成协商议事的闭环处置、良性循环。
“红色议事”连民连心。设立“红色议事厅”14处,“红色庭院议事会”12个,推广“小巷管家”等做法,精准打捞“沉淀”在群众中的需求,回应解决遇到的问题。
“7+X”现场办公。建立住宅小区行政执法清单制度,构建“7+X”(7个执法部门+社区党组织)综合执法体系,将“镇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向小区延。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群策群力推动问题调处25起。
实现治理载体合力共治
紧抓共同参与的“关键变量”,实现群众受益的“最大增量”。
共驻共建。81个驻区单位、1674名党员深入社区报到,制定社区驻区单位任务清单,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双积分”,共收集民情民意151条、解决矛盾隐患52个。
共驻共治。完善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协调机制,依托6个社区党组织,制定物业服务重点工作清单,全面推动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建。
共商共享。社区联合每月开展“周末党群便民服务大集市”活动,积极发布“招募令”,拓展服务项目内容,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多样的贴心服务。2023年以来,共开展相关活动7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形成治理效能服务共治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聚焦居民需求,建强服务阵地。
实施红色物业。建立“红色物业”与社区党组织联建、与驻区单位联动、与业主委员会联治、与社区工作者联结的“四联”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截止目前,全县20个封闭小区,单独组建小区党组织100%、物业服务覆盖100%、业委会组建100%(其中党员过半率占80%)。
构建红色驿站。构建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个红色驿站的“1+N”网格(小区)服务矩阵,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依托红色驿站,先后安装充电桩260个。建成14个“新石埭·心驿站”和长者食堂助餐点。
扩大红色力量。组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外卖行业团工委,成立3个货运司机党支部、1个快递物流党支部。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就近纳入网格管理,引导其发挥“民情前哨”作用。
发挥治理手段智慧共治
以智慧社区建设赋能基层治理,有效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
智能化。以“智慧平台+数字管理”模式,将社区的地理位置、社区楼栋、房屋、人口等信息,按照“人、地、事、物、组织”的形式统一全部收入云平台、进驻各网格。目前平台已录入9705个楼栋,共计25836人。
全闭环。依托平台,将事件发现、上报、流转、处置、监督、办结六个步骤闭环式记录,归类为上报的事件,处理的事件和废弃的事件,所有事件均可倒查。
高效化。依托智慧社区APP,划分网格员责任区、明确责任事、落实责任人、严格责任制,提高排查效率,实现服务零距离。(雨林 汪泽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