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美国财政部发布了资本流动报告,显示3月份美国国债被外国投资者净买入近2300亿美元,达到了自2021年6月以来的的最大月度增幅。其中, 中国在之前连续7个月的减持之后,终于难得地增持了205亿,目前总持仓达到了8693亿美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少国内外关注者的联想: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之时,是中国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分担了美元宽松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那15年之后,美国经济再次遭遇重大危机,出于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考虑,中国会否伸手帮助?增持的这一做法是在援救美国吗?
【1】美国经济岌岌可危?
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有多危险呢?5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致信两党领导人,非常直接又明确地表示: 要是国会再不采取措施的话,美国将在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
这不仅将成为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债务违约,无法偿还他国购买的债券本金和利息,还将成为美国国际信誉破产危机的开端。
2022年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就已经进入了高通胀阶段,消费者物价指数飙涨,达到了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连带着全球的通胀率都在上升。而同时,为了抑制物价上涨、鼓励存款,美联储又采取了加息的政策。两项措施之下,美国经济简直就是负重前行。
美国曼哈顿时代广场上著名的“国债钟”在滴答前行,上面的数据从1989年设立之初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了如今的31.4万亿。是的,至今为止,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31.4万亿美元,占国家GDP的117%。而美国的最近一次债务上限正是制定于2021年的31.4万亿。
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债务已经逼近上限,如不再延长的话,要么宣布主权违约,要么就是大幅削减国家开支。
【2】中国增持,伸出援助之手?
关于5月的“中国增持美债205亿美元”这一消息,民间讨论众说纷纭。然而, 细究其中的许多细节之处,大家就会发现背后的过招非常值得玩味: 增持是3月份增的,消息却是5月份才公布。
虽然美债持仓公布一贯就有延迟两月发布的惯例,但是再结合3月份的美债持仓情况与5月份的美债规模来看,这一招未必不是打着先观望的算盘。
其次,这一消息的第一手来源是美国财政部官方,并且营造出一种大宣特宣的状态,而这一宣传的背景下仿佛刻意忽略了此前中国已经连续7个月减持了的事实,只下大功夫着重强调中国增持了205亿美元。
但事实上,这205亿是短期债券,最短个把月,最长一年以内就会抛售。而且,至今,中国已经抛售了99%的美国短期债券,减持总规模达到了35%,剩下的8000亿美债也是因为尚未到期还在仓。
可以说, 在中国一直减持的趋势基础上,哪怕同比增持了205亿也不算是什么大宗量的入手 。这200亿美元对个人或是普通企业可以说是扭转乾坤的“巨款”,可对一个国家,尤其是已经负债以万亿为单位来计的国家而言,这点钱连塞牙缝或许都不够。
那为何中国增持美债的消息会在国内外满天飞呢?媒体配合美国财政部的官方数据,是在呼应什么? 或许,有心人就是打算借此风声营造出“中国都入手美债,美债还是很值得的”氛围,利用中国为美元背书,增加美元信誉,提振市场信心呢?
【1】一边去美元化,一边增持美债?
2023年前后可以说是“去美元化”元年,尤其是 2023年开年之后,国际“去美元化”的进程简直是“杀”进了快车道 。
可就在“去美元化”进程搞得如火如荼之时,许多国家都增持了美债:比如除了中国以外,日本就增持了59亿美元,英国增持最多,足有710亿美元。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难道“去美元化”要被放弃?美元霸权地位要重回市场?
当然不是。 首先,“去美元化”与增持美债并不就是对立的。 前者是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避免如果终有一天金融战争开始,美元霸权成为武器被美国用来实施金融制裁;而后者,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国家商业行为,还没有达到说通过入仓大量债券来救市的程度。
2023年3月,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纷纷宣布破产,富国银行表示无法承兑现金和支票,这些家银行持有的美债直接大幅贬值。可是除了它们以外,美国还有不少银行都持有美债。已经死了的是救不活了,还活着的多少得拯救一下呀。
于是美联储势必要调整加息的速度,尽早结束这一轮的加息。而一旦加息结束,那美债的收益率就会下降,价格上升。
于是, 趁着加息还未结束美债价格低到谷底的机会,3月底不管是中国还是他国,都出现了资本抄底的情况 ,足足有32个国家在一个月以内增持了美债。
但是由于美国财政部统计美债持仓所属国家,是根据交易的银行结算渠道来计算的,所以不管是私人还是企业、机构,只要使用的是中国境内银行渠道,就都会被算在中国的持仓里。
中国确实持仓205亿美债,但这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官方政府授意的增持,只是市场投资者都想趁机“薅羊毛”罢了。钱嘛,不挣白不挣。抄底价购入,一旦加息结束美债价格上涨时再抛出,岂不美美挣了一笔?
以上,总的来说就是“去美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之间通过互换货币一步一步削弱美元在全球市场的影响。而在这期间,钱要挣,该进行的商业行为也要进行。但是,盘是不会接的,底,我们也不会兜。
【2】妥协?中国所持美债长期态度与趋势不变
虽然我们力证205亿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商业往来中并不算什么大数字,但相信也会有网友表示,那这怎么就不能被看做是一种态度或者信号的释放呢?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中国3月单月的增持更多是受市场投资者和市场资金影响,而非官方“主观意愿”,所以这只能算是波动,而非态度。要说态度的话, 中国近7个月以来的减持行为就是态度,更长远的来说,中国自2014年以来便长期处于美债清算中就是态度 。
2023年2月,作为世界上美债持有第二大大国,中国的持有的美债国债规模已经低到了8488亿美元,这是自2010年6月以来的最低数据。这一数据已经足以说明,从政治立场上,我们在减持甚至是在努力“扔掉”美国国债,减少挂钩。
并且这一趋势可不仅仅是中国在保持而已,欧盟就算了,连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日本也在抛售美国国债的阵营之中。全球多个主权国家和地区抛售美债,一轮下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比重已降到了38.5%。原因无他,有俄罗斯的例子在前,谁也不想在未来有一天被美国掐住经济的命脉搞金融制裁。
【1】对美国,大有文章可作为
“中国增持美债”这一信息对美国而言,最先可以利用起来的好处就是 用中国为美元“背书” ,这一点我们前文有所提到。但越是故意营造这样的氛围,也越是透露出美国国债的问题之大。毕竟,美国的这一身账,就是把中国、日本和韩国加起来买国债也够呛。
其次,中国方的增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起码明面上是在告诉美国:“我们不和你撕,我们保留和你进行经济和金融交流和合作的意愿,但是这个意愿以及条件要由我们来谈”。
于是,一直因“气球问题”“台海问题”而遇冷的中美之间,中国该有的态度一直都在有:“中国已经一年半没有接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的电话了”“中国驻美大使已经空缺三个多月了”……
在秉持该有的原则和态度之下,又给予美方可沟通的信号,但至于沟通什么?用什么来沟通?沟通得满不满意?那就要看美国的诚意了。
毕竟5月初,外事办王毅主任与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在奥地利的会晤可是会了10个小时有余,10个小时足以从政治经济谈到领土科技了。
美国的债务上限在逼近,各国又都在配合着搞“去美元化”,美国一向实施的“缺钱就印钱”措施好像不再管用。 债务违约带来的巨大灾难从未如此清晰地摆在美国政府官员面前,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他们排着队寻求与中国对话、访华的如今 。
【2】对中国,挣钱和投资也同样重要
一个国家会斥资购买另外一个国家的债券,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外汇资金闲置无用,二是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可巧,这两个原因中国都适用。
3月份,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达881.9亿美元;4月份,实现了887亿美元;前四个月,我国的对外商品贸易顺差总额实现了2129.3亿美元。
是的没有错,所有的贸易结算都是通过美元结算的。那这大笔的美元入账就总要花出去,于是此时正值美国国债价格下跌,大量市场投资人选择入手美债也并非是不可理解了。
还有一个则是,打比方说购入美债时利息近1%至2%,而减持时却能实现5%到6.5%,一来一回轻松实现净赚4个点的话,谁会不选择高抛低吸大挣一笔呢?也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即使美债面临着种种危机,却仍是较安全稳定的外汇储备资产之一,也难怪会有中国增持这一做法了。在短期内挣一笔,何乐而不为。
至于美国会否有信誉破产还不上债券的一天呢?其实即使美国最终调整了债务上限指标,但治标不治本,美元货币体系还是会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可信度大幅度降低,仍然会再次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会让世界经济面临更多危机。
只是,我们也相信,在这之前,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也估计已经被减持到不受影响的程度,或者中国已经做好万全之策了。
参考资料:
赵志芳:美债上限危机不会是最后一次,中国经济时报 陈植:结束连续7个月减持 3月中国缘何增持美债,21世纪经济报道 弗拉基米尔·采戈耶夫、康斯坦丁·奥利善斯基、柳玉鹏:俄媒:为什么中国开始减少投资美债,环球时报 陈植:8月中国减持美债213亿美元 美债违约风波叠加美国经济滞胀风险引发海外央行削减美债,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寿林:中国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 规模已降至9678亿美元,每日经济新闻 管涛:中国美债持有变动的逻辑——美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解读,金融博览. 2020(04) 田晓丽、张沧丽:面对美债降级如何用好中国外汇储备的探讨,对外经贸实务. 2012(04)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