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要闻 > 正文

技能培训让就业从“输血”走向“造血”|世界微资讯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03-15 07:53:53

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摄影报道


(相关资料图)

“老师,您看一下我这个菜摆的怎么样,哪里需要调整?”近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红崖村,53岁的村民祁成明正在和培训班的老师探讨着菜品的摆盘问题。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祁成明来说,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非常艰难。

前些年,祁成明一直在外务工,但因年纪渐长,做不了重体力活,闲不住的他开始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种地行不通,因为家里土地不多,想搞养殖,却没有经验。正当他陷入沉思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这几年乡村旅游的人渐渐多了,开农家乐一定能挣钱。

正当祁成明考虑要不要去外面找个培训班学习一下时,一则村上发布的“农家乐+创业”的通知引起了他的注意,祁成明当即到村委会报名,并成为培训班的班长。

祁成明参加的“农家乐+创业”培训班共有学员30名,共计340个课时,历时40天,主要包括中式烹饪、礼仪服务、民族歌舞以及创业经营四个部分,培训班邀请青海山水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进行授课,目前已经培训了20余天。

“这几天老师围绕食材的选用、处理方法、基本刀工、调料的配比、翻勺技巧等方面给我们进行了系统讲解,每天我们都能学两三种菜肴的做法。”这几天,祁成明一边在班里学习,一边在家整修房屋,还和两位同班学员沟通等,自家农家乐开业后要聘请她们做服务员。

技能培训和就业实现链接,才能确保实效。“今年,我们计划为村上修建一个农家乐,发展村集体经济,到时候这些学员也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红崖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高霞说。

如果说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产物,那刺绣就是土乡大地上沉寂千年的瑰宝。近年来,因为青绣产业的发展,互助县多个村庄纷纷发展起了青绣产业,将“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红崖村也不例外。

2022年,红崖村积极与互助县文旅局和威远镇政府联系,争取到24万元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资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赛纳红青绣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村里的刺绣基地,数十名绣娘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着刺绣,朵朵艳丽的太阳花渐渐在指尖绽放,老师胡兰索卡正在逐个指导着大家的刺绣手法。

说起绣娘们的学习过程,胡兰索卡竖起了大拇指,她表示绣娘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大家在一起沟通交流,切磋技艺,不论是之前有基础的还是从未接触过刺绣的学员,学习效果都十分显著。

去年红崖村培训的50名绣娘已经进入赛纳红青绣公司工作,而正在接受培训的55名绣娘在结业后也会为该公司增添新的力量。据高霞介绍,目前公司主要是从互助金盘绣公司承接一些订单的前期制作,后期计划自己承接一些产品的制作,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而在五十镇三庄村,叉车培训班的学员们也在热火朝天的学习中。

“前些年我一直在工地上打工,自从2021年在村上参加了挖掘机培训并拿到操作证后每月工资涨了好几千元,技能培训对我们农民来说真是件大好事。”村民张双春说,自从享受到技能培训的好处后,他就一直希望村上能再举办相关活动,得知这次有机会,他便主动报了名。

“等学会叉车后,冬季工地停工的时候我也可以去厂里上班了,也不用担心冬季几个月没有收入了。”张双春高兴地说。

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六稳”“六保”之首,稳就业关乎群众冷暖,必须千方百计抓好、抓实。近年来,互助县牢固树立“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提升培训+现场招聘+就业创业”三联动模式,瞄准用工市场需求,抢抓春冬季农闲黄金时机,狠抓城乡劳动力技能提升、脱贫劳动力“雨露计划”、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四项培训,促进城乡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2022年,共完成城乡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4848人、脱贫劳动力“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500人,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培训320人,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培训700人。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