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广州、佛山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广佛同城化不断推进。“十四五”时期,两地将向全域同城化升级。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左右,作为广州都市圈主引擎、粤港澳大湾区极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试验区实行真正意义的同城化管理
广州、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地域相连,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2020年,广佛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达3.6万亿元,常住人口之和超2800万。广佛经济密度为3.2亿元/平方公里,是全省(0.62亿元/平方公里)的5.2倍,以全省6%的土地面积和22%的人口贡献了32%的经济总量。
《规划》指出,虽然广佛全域同城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距离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还存在差距。目前还存在同城化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激活、机制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合作缺乏高层次平台载体等问题。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广佛将着力打造 “一区、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一区”是指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三轴”是指中部核心发展轴、南部新兴发展轴、北部绿色发展轴,“一环”是指广佛全域同城化联动发展环。
其中,将试验区作为两市集中落实广佛全域同城化、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战略叠加区。根据授权对试验区实行真正意义的同城化管理,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市场统一、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而“一环”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各大交通枢纽,对内承接广佛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加快完善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对外增强辐射带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和以往所提广佛同城化的概念相比,广佛全域同城化范围更大、领域更多、层次更高,是广佛同城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和必然结果。
杨永聪分析,广佛全域同城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一是示范效应,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二是协同效应,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跨行政边界的协同合作创造条件;三是赋能效应,有利于激发广州都市圈的增长潜力,提升经济发展能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增长点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如何协同互补
广州、佛山均提出制造业立市,产业协同互补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广佛先进装备制造和汽车两个产业总规模超2万亿元。《规划》提出,强强联合,深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切实引导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突破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能力。
以汽车为例,充分发挥广汽集团、一汽大众(佛山)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开展合作,重点培育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推进广州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小鹏汽车智造产业园、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万顷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南海仙湖氢谷、中国汽车零部件(三水)产业基地等产业基地合作,共建共享智能网联汽车封闭、半封闭测试场,打造广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探索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模式下新型出行服务模式。
“从产业大类来看,广佛两地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但是如果从细分的产业链来看,广佛两地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有广阔的协同合作空间。”杨永聪建议,首先要加强广佛两地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为汽车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从离岸供应向近地供应创造条件;其次,要充分融合广州基础研究优势和佛山装备制造优势,促进佛山制造业企业和广州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广州研发+佛山制造”提供支持;最后,要加强广佛两地重大产业平台和创新平台的交流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两地要素自由有序流动,《规划》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