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22亿元财务造假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扩散至保险行业。
据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了解,瑞幸咖啡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上市公司董(监)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国内约有十多家保险公司以“共保体”的形式参与了此次承保。那么,这些承保瑞幸咖啡“董责险”的险企会为此“买单”吗?
公开信息显示,瑞幸咖啡董责险保单组成的共保体一共有4层,总保额达2500万美元。其中,“底层共保体”由8家中资保险公司组成,分别是中国平安产险(承保份额30%)、中国太保产险(承保份额17.5%)、中国人保财险(承保份额15%)、中华联合财险(承保份额15%)、国任财险(承保份额10%)、大地保险(承保份额5%)、锦泰财险(承保份额5%)、前海财险(承保份额2.5%)。
作为承保方之一的中国平安方面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已收到被保险人提起的理赔申请,正在进一步处理中。”据记者了解,收到对方理赔申请的并非中国平安一家,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各家承保险企目前还都没有给出处理结论。
所谓董责险,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说:“主要是对被保险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公司管理职责过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而被追究其个人赔偿责任时带来的有关费用进行保障。”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中,董责险几乎是“标配”,因为董责险可以鼓励上市公司董监高大胆创新,不会因为可能存在民事责任需个人承担经济风险而畏手畏脚。
董责险的诞生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高达95%的上市公司都为自己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了董责险,香港上市的公司也有很高的投保率。此外,该险也是中概股作为赴美上市的“标准配置”。
2002年,董责险引进中国,但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投保率普遍低,据不完全统计,国内3600家上市公司中,大约只有不到8%的公司购买了董责险。
王国军认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投保率总体不算高,但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高管普遍认可董责险,近年投保率增长较快,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需求明显增加。
作为专业的小众险种,随着科创板规则设定以及3月1日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加大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打击力度,董责险已越来越受市场各方重视。王国军预计,“瑞幸咖啡事件会是另一个催化剂,董责险将会火起来。”
那么,瑞幸咖啡购买的董责险到底会不会触发赔付?王国军表示,“如果董监高在执业中的民事损坏赔偿责任是董监高恶意欺诈造成的,属于除外责任,保险公司是不予赔偿的。”
这也就是说,一旦法庭最终裁决瑞幸咖啡及其高管构成欺诈,保险公司不会为其“故意欺诈”而买单。
目前事件还未定责,但在王国军看来,最终保险公司会不会赔、赔多少决定于很多细节,如最终的责任认定——究竟是COO的问题,还是其它高管的问题,董监高各承担什么责任。除此之外,还要看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和特别约定,以及中外法律的异同和共保合同中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责任分配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瑞幸咖啡事件无疑会提高董责险的普及度。但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此前参与中概股承保的保险公司普遍遭受过较大损失,在董责险上的承保能力和承保意愿也大幅降低。瑞幸咖啡事件将会导致保险公司在董责险业务上愈加谨慎。(本报记者童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