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要闻 > 正文

辽宁:用好工业互联网 赋能制造业“先人一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2019-12-12 09:20:19

在辽宁,不止一次听人自豪地说:“制造业是咱的当家优势,高端制造正当时!”

这底气,源于历史的积淀——第一炉钢水喷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凌空……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诞生于此,辽宁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大国重器,为国担当。

这底气,更来自今天的创新——22000标箱集装箱船用曲轴下线、国内首架四座电动飞机首飞成功……或打破国外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共和国工业长子”实现新跨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辽宁制造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前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承压上扬的“秘诀”何在?记者走进热火朝天的车间、车流穿梭的港口,感受辽宁从制造到智造的变化。

向结构调整要实力

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轴承产能过剩的行业背景下,价格比同行高不少,客户还排着队下单?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做到了。

走进生产车间,机床连轴开工,流水线上一派繁忙。“我们主打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医疗应用等高端市场,今年前10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来年订单都排满了。”企业负责人姜永君感慨,还得靠高精尖吃饭!

“工业大省的制造业,仍然有短板。”辽宁人对此很清醒:传统低端产业多、新兴高端产业少;大而不优、多而不精,“那叫架势,不叫实力。”

辽宁开出对症下药的良方: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传统产业升级,“老树发新枝”。

“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被称为石化技术装备的“心脏”。中低端市场趋于饱和,老牌国企沈鼓集团曾连续3年亏损。如何突围?沈鼓选择向高端装备进军,自主研发10万等级空分装置用压缩机。此前,这一机型只有两家国外企业能生产。

“他们一套机组卖1.8亿元,‘卡’得你难受!咱一亮相,对方报价立马跳水。”指着长约30米、重达470吨的压缩机组,转子车间副主任刘巍告诉记者:“这么个大块头,全速运转时,整机振幅小于25微米,上面可以稳稳立住一枚硬币。这技术水平,妥妥地全球领先!”坚持将年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如今沈鼓在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等领域,均实现了核心动力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去年以来,重大项目订单已占订单总数的79%。

——新兴产业壮大,“小苗成大树”。

每分钟作业5亩、最大有效载荷25升、手机上一划便能规划作业地块……会飞的“农药桶”——植保无人直升机,成为沈阳无距科技的拳头产品之一。

“传统植保无人机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我们通过专利技术,将航向控制系统结构件减少了90%。”无距科技创始人苏文博在机身上比划。

4年前刚创立时,无距科技吃了不少“闭门羹”:“无人机那是高精尖,东北企业能整出来?”

苏文博不服输,下决心产品要至少领先市场两代!有一回为了攻关“减震”难题,他的团队先后尝试几百种工业材料,“一遍遍重来,大约花了10个月才突破。”如今无距的植保单旋翼飞控市场占有率近90%,一个百亿元的市场正向他们招手。

舍得投入,企业才能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命门”。

地下千米,引导钻头在油气层中精准弯绕——旋转导向系统曾是制约国内水平井钻进提速的“卡脖子”工程。整整8年研发,投入数亿元,辽河油田天意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终于突破瓶颈。

“最难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但再难也得守住阵地,不能受制于人。”董事长王彬说,不久前的一件事,让他特别提气:某油田重点井邀请国外顶尖油服企业打钻,不料地质过于坚硬复杂,“设备钻了100多米,磨损严重,那家企业说啥也不干了。天意临危受命,10天成功钻了1000多米!”在油气行业干了20多年的王彬认为,坚守不会白费。

向科技创新要潜力

用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先人一步”

在大连冰山集团企业云平台监控中心屏幕上,产品的压力、温度、技术参数等数据直观可见,为远程危险源快速预警提供解决方案。“制冷剂泄漏早期,人工无法识别,但会出现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冷凝温度稍微下降等变化,我们据此预知故障,帮客户避免损失。”集团副总裁范文介绍。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是市场‘逼’的。”范文回忆,前些年,一些地方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市场不太愿用氨制冷,“对我们的业务打击非常大,那时起就想着怎么通过服务,保障用氨安全。这不,刚好赶上了工业互联网的‘东风’!”如今,企业服务型制造收入占比已达20%,附加值向两端延伸,“微笑曲线”真正笑起来了。

“大数据、互联网等与制造业结合日益紧密,正成为辽宁经济发展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转型助推器。”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彭义说,借力新科技,辽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正各显神通。

——抓住个性定制,市场越来越宽。

随着全球服装加工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传统服装制造受到挑战,大杨集团将视线瞄准了国内外高端服装定制。

“我们研发的智能系统对全球客户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形成版型、用材数据,再传递到裁床,两小时内就能实现自动剪裁,交货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产品返修率行业在平均20%以上,我们能降低到2%以下。”总经理胡冬梅说,目前集团能为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高效的单裁定制服务,今年定制订单增长50%。

——借助智能制造,效率越来越高。

东北制药吡拉西坦智能工厂,从投料到产出全过程仅需几人参与;借助数字化控制系统,辽宁振昌智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人均产值由80万元增至400万元;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风电轴承自动化生产线,可节省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产能还能提升30%……

腾“云”驾“物”,专业性强、投资大,既靠企业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穿针引线”。

好政策陆续出台——沈阳市对上云企业资金奖励,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限额达200万元;大连市组织企业上云精准对接,到2021年将建设5家具有行业和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5—10家云平台服务商。

好项目纷纷落地——腾讯东北地区结算中心落户沈阳市,华为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华为沈抚新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上线运行……

目前,辽宁上云企业已超3万户,全省开通5G基站近3000个,华晨宝马、新松机器人等重点区域已实现5G网络覆盖。

向产业集群要活力

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利用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沈阳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园,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每55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走在园区里,中德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宁兴华介绍:南边是给宝马配套汽车前桥和后桥的本特勒;北边是给宝马配套保险杠的延锋彼欧,配套A柱、B柱的海斯坦普……为了增加生产效率、降低零部件库存,供应商的生产场地就设在华晨宝马工厂周边,从装车到上线只用约1小时。

宁兴华算了一笔账:今年总投资200亿元的宝马第三工厂项目启动,加上去年已入驻园区的采埃孚、本特勒等60余家中外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从研发设计、原材料,到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一条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做长做实,总投资80亿欧元的汽车产业集群正在集聚形成。

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园是一个缩影,辽宁各地上下游集中布局、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体系加速形成:在营口,围绕镁、海蜇、汽保设备三大产业,谋划打造产业集群升级版;在大连,瓦房店轴承生产企业涵盖钢材备料、锻造、热处理、磨加工等所有轴承生产工序;在丹东,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和电子仪器为主导的轻工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形成产业竞争优势,除了大中小企业协同,也离不开产学研融合发展。

“辽宁有115所高校,近1700个科技活动机构,460万名产业技术工人。将创新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基础扎实。”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大南介绍,辽宁正推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调动成果提供方、承接方、科技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全省转化落地科技成果超2500项,技术市场登记合同成交额增长20.5%。

采访临近结束,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带我们到新工厂参观。35个标准足球场大的地下厂房恒温恒湿。将来,印有自主知识产权标记的更多高档数控机床,将从这里走出辽宁、走向世界。

“我们在房顶种了150亩‘红火箭’紫薇,等明年夏天投产,到处都是火红的花,你们再来瞧!”这位坚守实业几十年的“老机床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王金海丁怡婷曲哲涵胡婧怡)

标签: 辽宁 互联网 赋能 制造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