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此类行政条例。那么,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痛点和难点?各地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中有哪些可圈可点的亮点?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企业是否感受到了营商环境优化给自身带来的变化?本报今日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解读。
■本报记者 吕江涛
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举标志着我国从国家层面着手填补了营商环境法律法规顶层设计的空白。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需要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手抓。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8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出台了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具体部署。进入2019年,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府服务、鼓励科技创新、大幅减税降费等方面纷纷推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今年以来,国家不遗余力地全面推行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范围覆盖所有行业,并对中小微企业与科技型企业加以倾斜,以此来改善其生存发展环境,这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优化。
“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在于,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建设一个公平公正、民主法治、诚实守信、安定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国家或地区有效地开展商引资、交流合作,并更加自信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国民经济增长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付一夫说。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显示,上海、北京、深圳排名前三。
“这个结果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一样,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营商环境还是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赵锡军看来,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通常来讲,营商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块。其中,很多城市在近几年的硬环境建设上花了很大的力气,取得了很多成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可圈可点,有些城市甚至专门划出新的片区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企业办公条件大幅改善。
但他同时提出,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一些城市的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特别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高房价带来的最直接的副作用是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幅提高,想雇佣到合适的员工,就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
“一些大型企业或许还能承受,但对中小微企业而言,需要为员工的后勤保障、衣食住行方面支付更高的成本,这或许是他们不能承受的。”赵锡军说。
《报告》显示,上海列营商环境指数首位,软硬环境均居全国第二,有近七成的指标位列全国前五。其中,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均进入前三,基础设施环境和文化环境排名第一。在35个三级指标中,高端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外资吸引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消费市场规模等18个指标均列全国前三,其软硬环境的综合优势明显。
从硬环境来看,深圳硬环境指数位居第一,技术创新环境领跑全国。深圳一直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机构数量、技术专利数量、科研支出等居全国前列,技术创新环境名列第一。
软环境指数排名则是北京居首,人才和金融环境优势明显。在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中,北京均排名前三,其中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列全国首位。在24个软环境三级指标中,北京的科研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大学数量、学术文化、服务市场规模、技术成果储备等12个指标均居首位。但受到空气质量、气候环境、森林覆盖率等自然环境的制约,北京硬环境指数排名较为靠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项评级指标中,软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与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高度一致,软环境成为决定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对而言,软环境更不容易量化。”赵锡军表示,软环境的提升,更多的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上。例如,企业在一个城市投资,在办理各种手续的方便程度方面、在获得各种资源供应方面、在融资方面等。此外,如果涉及进出口,还会涉及海关、税务等多个部门。
“金融环境、人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等多方面都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赵锡军表示。
而对于改善营商环境的成果,付一夫指出,从减税降费的角度看,制造业效果最为明显,且以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为主的小微企业普遍得到了“瘦身”,经营状况也有所改善。
再者,科技创新型企业受益明显,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有助于他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改进与研究开发上,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落实,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制度规范也已经确立,这些都是营商环境改善的成果体现。
对于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付一夫认为,各地市场秩序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服务效率水平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另外,各地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仍然偏少,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这些都是未来营商环境改进的方向。
标签: 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