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在私募圈里,对于2018年有这样一个说法:2017年的行情是怎么造神的,2018年的行情就怎么诛神。这话透露出2018年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令私募机构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在2018年这个股市寒冬中,不少的私募基金净值大跌,产品清盘数量也创出新高。2018年,私募基金清算产品数量累计达8013只,其中提前清盘5069只。
回溯2018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愕然发现,目前,已有9家私募已从2016年以来的百亿级俱乐部“退群”;更多的中小型私募由于业绩不佳,为压缩成本只有通过为券商营业部“打佣金”换取办公场地栖身。
2018年A股市场持续调整,私募机构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多数私募基金在股市“寒冬”中度过,产品净值大跌,产品清盘数量创新高。2018年,私募基金清盘产品数量累计8013只,其中提前清盘数量5069只。沪指从2016年底的3100多点到目前的2500多点,已经有9家私募退出百亿俱乐部,而业绩大幅回撤是多数私募失守百亿规模最大的“硬伤”。
多家私募退出百亿俱乐部
私募行业内,规模是业绩的杀手,它是有道理的,通常不少私募在规模小的时候表现惊人,然而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优势却很难延续。2017年的白马股行情是怎么造神的,2018年的熊市行情就是怎么消灭“股神”的。在2016年底还在百亿私募名单中,经过一年半的风云变幻,大部分个股不断创新低,而此时的百亿私募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格上理财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百亿证券私募名单显示,有包括景林资产、重阳投资等27家百亿证券私募。不过到了2018年6月底,管理规模达到百亿以上的证券私募管理人包括重阳投资在内的共有29家。但是从数据来看,在2016年底的27家百亿私募中,已经有9家消失在了2018年二季度的百亿私募名单上,其中包括六禾投资、理成资产、盈峰资本、展博投资、青骓投资、东源投资、大岩资本、富善投资。
另有几家选择了“私转公”这条路,比如鹏扬投资、博道投资等,2018年9月15日,百亿私募朱雀投资成为第五家“私转公”的公募基金。实际上公募派和券商派掌舵的私募更容易向百亿规模迈进。公募派基金经理大多在基金行业打拼多年,对行业规则熟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容易取得各方的信任,规模也更容易壮大。不过很多百亿级的明星私募在2017年表现亮眼,但是在2018年却摔了个大跟头。
2018年市场行情复杂,对择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私募的研究和择股能力也面临着挑战,曾经的明星私募也力不从心。从这些退出百亿私募俱乐部的私募基金来看,普遍存在私募产品线呈现收缩状态。来自于第三方的数据显示,盈峰资本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清算的私募产品多于成立的产品数量,在此期间分别清算了7只、35只、13只;另外合晟资产在2018年就出现了42只产品清算。
业绩大幅回撤是“硬伤”
2017年以来,在经过一年多后,不少百亿私募退出百亿俱乐部,从原因来看,业绩回撤后遭遇巨额赎回是其主要原因,业绩大幅回撤是多数私募失守百亿规模最大的“硬伤”,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市场风格的突变,比如2017年,A股“一九”分化行情,量化对冲类产品普遍陷入危局,百亿私募中不少量化对冲私募未能幸免,业绩出现大幅回调,最终退出了百亿私募之列,比如盈峰资本。
另外核心投研人员的流失也是原因之一,如展博投资。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使得展博投资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然而在2015年2月16日,展博投资官网发布公告“展博2期”的基金经理由余爱斌变更为陈锋,同时“展博3期”的基金经理宋向宇也变更为陈锋和廖波俊,人事变动4个月之后,A股见顶迎来深度回调,展博投资也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备受打击,展博投资最终正式退出了百亿私募之列。
青沣资产、盈融达投资、宏流投资等私募此前一度出现在百亿私募名单中,到了2016年二季度,宏流投资等私募也失守百亿规模。王茹远在2014年11月创办宏流投资,正好赶在了一轮大牛市爆发的前期,宏流投资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便晋升百亿私募之列。此后王茹远卷入风波中,期间还曾传出旗下产品清盘的消息。而据格上理财2016年7月份发布的数据,宏流投资已经退出了百亿私募之列,此后也没能上榜。
实际上不管私募竞争多么激烈,从长期坚守百亿规模的“长寿型”私募来看,当私募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管理费方面的收入覆盖成本绰绰有余。当远离了成本压力之后,私募也更加倾向于偏稳健的价值策略。即使在弱市格局下,回撤小,也还能顺利发行新产品。而在最近的几期百亿私募名单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包括凯丰投资、永安国富、源乐晟资产、保银投资、明达资产等,比如上海保银投资在2018年也新成立了23只产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