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要闻 > 正文

金融科技与银行“威胁”变为“合作” 浙商银行实现平台化转型

来源:证券日报 时间:2018-12-26 09:41:46

本报记者 毛宇舟

数字化时代,金融领域的“改变”在悄然发生,金融科技(fintech)的出现颠覆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银行会因为金融科技而受到威胁吗?在过去,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而现在,金融科技与银行的关系已明确从“威胁”转变为“合作”。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BengtHolmstrom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表示,“这个说法已经有点老了,不是说金融科技威胁到银行业,而是金融科技和银行业是否能够合作。”也就是说,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合作,慢慢向平台化、科技化转变已成为未来趋势。

浙商银行借力区块链、知识图谱、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体现出差异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浙商银行以服务民营企业、实体经济为目标,在面对企业更深层次金融需求时,将金融科技注入银行业务,先后推出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和应收款链平台为基本架构的三大平台。虽然背后是银行复杂的技术投入,但企业却收获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巨变:银行也要平台化

提到浙商,“敢闯敢拼,独具创新能力”的商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将这样一个群体的名字与银行结合,浙商银行仿佛生来不同。诞生于2004年,总部位于杭州,这家“00后银行”还具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众所周知,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孕育了阿里巴巴、网易等一批中国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近年更是提出打造“中国区块链之都”,聚焦于科技、聚焦于未来,诞生于杭州的浙商银行,无疑与科技化密不可分。

记者了解到,当市场还在争论区块链的价值时,浙商银行就专注研究区块链技术,密切关注其衍生的许可链技术(包括联盟链和私有链),并将这种安全性更高的区块链技术嫁接到金融领域,切入企业应收账款业务。历时一年多的研发,浙商银行成为将区块链技术率先用于核心业务的银行。科技应用背后,源于企业的真实需要。据介绍,浙商银行总行领导每年都要带头走访超百家企业,和他们面对面交流。这样深入客户的做法也影响着每一位浙商银行的一线业务人员,使企业的“痛点”能够迅速被发现并解决。

企业“痛”在何处?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13.48万亿,全社会应收账款总额超20万亿,然而金融机构和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总额约为1万多亿,不到5%。究其原因,传统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或保理业务,流程复杂且流转困难,甚至存在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难。

当传统的业务受到限制,金融科技就派上了用场。2017年,浙商银行推出了业内首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款链平台”。不仅盘活了客户的应收账款,还为供应链上数目更多的中小企业带去了福音。

为何区块链技术就能使原本复杂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大变样”?这源于区块链的独特优势。浙商银行在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可以快速流转,使之安全高效;应收款签发、转让、兑付等直接在网络上操作,简化了手续。同时,去中心化使得企业不需要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等手续,大大节省了人工和费用,区块链技术也避免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那么,应收款链平台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盘活沉淀资产的?

据介绍,应收款链平台包含了两个重要部分,一是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二是其供应链上的企业。如果说供应链是一个微信群,核心企业就是群主,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都在群里。核心企业利用自身商业信用签发区块链应收款,支付给供应链上其他中小微企业后盘活变现,这样可大大降低供应链上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全国最大的民营水电机组专业制造商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及其上游企业就是应收款链平台的受益者。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浙富水电账款回笼时间较长,公司存在大量难以盘活的应收账款。同时,其上游主要为各原材料供应商以及设计、包装、物流等配套企业,结算周期较长,账期达1年甚至更长。由于规模较小,还有着自身融资能力弱的问题。

运用应收款链平台,浙富水电签发承兑区块链应收款,经浙商银行保兑后,向上游供应商进行支付。上游小企业收到区块链应收款后变现或入池质押融资,实现圈内“无资金”交易。浙富水电不仅盘活了自身应收账款,降低了融资成本,还帮助上游供应商小企业提前收到货款。

运用这种“以点带面”的服务方式,浙富水电上游25户小企业获得了低成本融资。数据显示,平台累计签发区块链应收款37笔4044万元,实现融资超4000万元,融资成本均低于一般贷款利率。

应收款链平台还在不断拓展中,并成功将活水引入了实体经济。截至2018年11月末,浙商银行已开通核心企业应收款链平台1241个;辐射客户5295户,金额突破1000亿元。

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曾表示,“未来最强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平台化,互联网已经带来这样一种巨变。”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浙商银行推出的“三大平台”正好契合了这一要点。利用互联网及区块链等新技术,围绕盘活企业沉淀资产做文章,从而为企业降成本降负债,体现了浙商银行紧贴时代脉搏的商业竞争力。

涌金司库:重塑企业血液

作为企业运行的血脉,资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企业从单一主体向多层次集团化经营升级时,资金管理也亟需从基础财务管理升级到专业化的资金管理,实现金融资源的统一配置和风险集中管理,以提升资金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企业司库”出现了。

据了解,海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司库体系已运行多年,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正处于积极尝试与探索阶段。今年11月3日浙商银行推出的“涌金司库”,正好满足了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这个需求。

运用互联网技术,“涌金司库”可以实现企业与银行的无缝对接。依托浙商银行集团资产池、易企银平台等,向企业输出金融科技服务。企业集团可实现内部资源整合与余缺调剂;利用浙商银行提供的流动性融资支持,做到资金效益最大化、敞口融资最小化,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民企韩电集团有限公司就通过“涌金司库”获得了巨大帮助。据了解,公司借助浙商银行的集团资产池和易企银平台,将企业资金管控从财务结算中心模式平移到“虚拟财务公司”,充分利用财务公司金融平台优势,打造了自己的专业司库管理团队,实现了效率和效益的平衡。

金融服务升级之路:浙商银行还有哪些“黑科技”

平台化、科技化已成为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浙商银行“三大平台”的推出使其更具有商业竞争力。而浙商银行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也使得其不满足于现状,在探索其他金融科技的同时进行延伸、扩展,应用于服务客户、提高效率的方方面面。

科技进步,也在改变着传统的风控手段,可解决信息不对称、成本高、时效性差、效率低等问题。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曾说,“银行的苦衷是中小企业风险高,现在金融和科技的结合给银行降低成本、识别风险带来了很大的条件。”以往,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往往为人所诟病,银行甚至被贴上“对中小企业不够支持”的标签。然而事实上,银行近年来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已经远远高于平均增长速度,这里面就有金融科技的功劳。

数据显示,浙商银行小微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最高时接近1/3,十二年来小微贷款逐年增长,折射出浙商银行对惠普金融支持力度。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大数据、机器学习及标准化审批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在提高浙商银行小微贷款可获得性、风控水平、服务效率以及降低业务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通过与金融科技结合,浙商银行已经成功搭建大数据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建设了风险指标、风险标签、风险视图以及客户标签、客户关联关系、客户画像等基础应用。此外,近期上线了大数据风险管理和预警平台,该系统融合了“大数据+知识图谱+云计算”等金融科技,采用智能化方式实现全客户、全过程的管理覆盖,真正做到将金融科技渗透到风险管理当中。

从“三大平台”到其他正在建设的金融科技应用,浙商银行这家总部位于“互联网根据地”杭州的“00后银行”充分体现了其天生的“互联网基因”,以及作为浙商“敢想敢拼”的特点。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互联网基因”加上金融科技的优势,浙商银行将在平台科技化的赛道上加速起航。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