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除国务院相关文件屡屡提及外,人社部、民政部、卫健委、发改委、证监会、银保监会等多个部委相关负责人近日也频频表态,将在养老领域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紧研究制定见实效的重大政策;加大多元投入力度,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等。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相关部委正协同研究制定新一轮养老支持政策。作为下一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也将抓紧拟定,届时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等利好也将加快释放。
养老领域是促消费、补短板的重要发力点。国办10月份印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强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编制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在国办印发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学前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多个部委也将“养老”作为重大关切点,近期频频表态。“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见实效的重大政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长远的制度框架。”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10月23日表示。
养老金改革无疑是重点。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10月31日表示,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具体方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11月16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证监会正在制定个税递延养老账户投资公募基金业务规则,同时,加强产品储备,将养老目标基金及部分长期运作规范、投资风格清晰的公募基金纳入投资范围。而此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提出,做好养老基金产品储备,养老金账户衔接及平台建设工作,为明年公募基金纳入养老金配置盘子做好准备。
加大多元投入力度、引入更多社会资本仍是施策要点。欧晓理还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同时,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等方式积极参与,持续扩大有效供给。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0月25日表示,银保监会将加大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参与养老金领域的业务,积极引入外资专业养老保险机构。
“下一步要推动各地将投融资、土地、税费、人才支持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降成本、增便利。”欧晓理表示。
地方也已行动起来。11月22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对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具有法人资质的养老机构实施差异化补贴。并对服务质量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越高补贴越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继续扩大养老服务市场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的同时,还要完善养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公建民营等机构服务价格水平,引导民办非营利机构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形成更加广泛和更高质量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
医养结合是促进养老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产业发展主要方向。但标准规范的缺失一度遭到诟病。“我国尚未大面积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因此医养结合的支付,包括如何对接医保在实操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困难。特别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层面,存在例如上门医疗的资质与合法性问题等大量空白与困难。”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卓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加快研究出台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和管理指南,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透露,国家卫健委将组织拟订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加快医养结合已有规划政策落地,推动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
居家养老也是养老服务业下一阶段的重要政策方向。记者从民政部权威人士处获悉,相关部委正协同研究制定新一轮养老支持政策。其中,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正在抓紧拟定中。此次个税改革中第一次将赡养老年人支出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经传递出重视家庭养老的强烈信号。下一步还将采取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照料假期等措施,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赡养老人的负担。
标签: